新竹食物拍照道具推薦:擬真度最高,值得信賴的製作團隊

視覺上的味覺盛宴

對於美食,我們往往先以眼「饗」為快。一道精緻的料理、一塊質感濃郁的巧克力,它們的吸引力首先來自於視覺的饗宴。

各種繽紛的色彩、豐富的紋理、創新的造型,都是觸動我們味蕾的先鋒。而這正是我們服務的核心所在——將美食的視覺體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地。

3D列印食物模型,重新定義視覺美食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將3D列印技術與傳統美食藝術相結合,推出了3D列印食物模型服務。

這種全新的技術讓我們可以將各式各樣的美食重新塑造,更精準地捕捉到食物的形狀、顏色、紋理等細節,從而將視覺美食體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不論是一塊酥脆的烤麵包、還是一杯濃郁的拿鐵咖啡,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都能夠將它們的視覺美味呈現得淋漓盡致。

透過我們專業的設計和精細的列印技術,每一個模型都是一件藝術品,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生活的氣息。

在這裡,美食不再只是吃進口裡的享受,而是變成一種可以觀賞、可以收藏、可以分享的視覺藝術。

我們相信,這種新的視覺美食體驗能夠為你帶來全新的樂趣,讓你的生活更加色彩繽紛。

專業的食物模型設計服務

我們致力於創造各式各樣的食物模型,包括但不限於烘焙品、主食、點心、飲品等,滿足您所有的視覺需求。

我們的專業團隊由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組成,他們具有深厚的技術功底和獨特的藝術眼光,致力於為每一個模型注入生命。

我們的服務核心在於精確再現食物的形狀、顏色和紋理。

無論是金黃酥脆的麵包皮,還是熱氣騰騰的熱狗,或是冰凍的冰淇淋,我們都能將它們的細節刻畫得栩栩如生。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創造出形狀相似的模型,更是讓每個模型都能傳達出那種食物所帶來的感官享受。

再加上我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我們能為您提供獨一無二的食物模型設計服務。從初步的設計概念到成品的製作,我們都會與您密切合作,確保我們的模型能準確地捕捉到您的想法和感覺。

食物模型作品案例

美食的視覺藝術

對我們來說,美食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味蕾,更是一種藝術的展現。每一道菜,每一個食品,都有其獨特的形狀和色彩,都是一種視覺的享受。

我們的目標,就是將這種享受轉化為實體,通過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將美食轉化為一種視覺藝術形式。

我們將專業的技術和獨特的藝術視野相結合,致力於創造出能夠傳達美食魅力的模型。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模型,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美食的魅力,可以欣賞到美食的藝術。

我們不僅僅是在製作模型,更是在創造藝術。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就像一個個小型的藝術品,讓您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到美食的美,感受到美食的魅力。

感謝您選擇我們的服務,我們期待與您共同創造出更多美食的視覺藝術!讓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為您的生活帶來色彩,帶來樂趣,帶來藝術的享受。

需要我們相關3D建模與3D列印服務,請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聯繫

 

臺北食品模型訂做推薦在當今的視覺導向社會裡,食物模型設計成為了極其重要的工具,尤其在飲食業、教育業,甚至於市場營銷方面都有其不可或缺的價值。我們的專業服務,利用最新的3D列印技術,為各種食物創建出栩栩如生的模型。

從烘焙品到主食,從點心到飲品,我們都能將其精確地再現。每一道菜色,每一種食品,無論是形狀、顏色,還是紋理,我們都能捕捉到並賦予模型。這是因為我們的專業團隊具有豐富的經驗與精湛的技術,他們掌握了精確控制3D列印過程的能力,將數位圖像轉化為實體模型。新竹店面佈置模型推薦

這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技術或者服務,更是一種藝術的實踐。透過我們的3D列印食物模型,您可以將美食的視覺饗宴帶入您的生活、您的商業空間,甚至您的教室裡。我們期待著通過我們的服務,將美食的視覺藝術傳遞給更多的人,讓美食的魅力得以延續。彰化店面佈置模型推薦

楊瑩:孟蘇的英國生活  女友孟蘇想去英國,就很快到了英國,住在一個叫斯特靈的小鎮上。老公上學,她當“陪讀”。她常在mail里向我匯報她的吃喝拉撒睡。一段時間里,看她的信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習慣,我很感興趣她說的國外趣事。  以前我和孟蘇在同一家報社工作過,我們在一起時,她總是大不咧咧的,可一到了國外,一下子變得忒“肉麻”,電話或信里一開口就是“親愛的”、“非常想你”。當她說到“真的想你,想國內的朋友,想中國的餐館,想西安所有好吃的……”時,我感覺她是真的在想我,不,是在想中國了,因為英國的食物“難吃得要命,中午時學生們都在啃又涼又難吃的三明治……”。她說她想得眼里都出現了幻覺:如果校園里有一個賣肉夾饃或涼皮的攤子,該多好啊!  我們都熱愛北京,感覺那里文化氛圍好,她離開中國前在北京生活了兩三年,我也常去北京。聽說我最近又去了北京,她更覺親切得不得了。我說北京打“的”起價貴,不像西安只花5元或10元而已,動輒就三四十、四五十了,而且動輒就三環、四環地繞。而且常常塞車,約朋友吃飯聊事兒,沒想在車里就把心里想說的話都說得差不多了……沒想到我這一說把她說得好懷念北京,勸我千萬別嫌北京出租車貴,說英國“的士”更“嚇人”,出門再坐個火車就更貴了。她說在北京她出門就打“的”,可到了國外,半年了,至今沒打過一次出租車,而且街上攔不到出租車,有車招手也不停。要坐車得打電話訂,讓車到指定地點來接你,“哪有咱北京方便啊!”聽說我在“金百萬”吃了烤鴨,她更是“嘖嘖”個沒完,念叨著:“唉,我到北京吃的第一頓烤鴨就是在‘金百萬’五棵松店吃的,我老公的一個同學住附近,他一約大家聚會就選在‘金百萬’,那里‘好吃又實惠’,現在真想吃,可哪里去吃啊!”  盡管國外生活比在國內艱苦,熱愛生活的她還是在不斷地發現著她周圍的美。她說,英國的秋天陽光很多,樹葉子也落了很多,沒人掃它們,卻有人用巨大的吹風機吹散、吹均勻,估計是讓它們自然腐爛做有機肥料……這如詩如畫的景色已經美麗得都不像是真的了,可她接著還有更“離奇”的“童話”講給我。  她說,樹葉掉了,樹枝疏朗了,從她家的窗戶便能看到更多的湖面。湖上的天鵝竟越來越多,已經有十幾只,清晨和夜晚,它們就停在湖面上。  在她家窗外的草坪上落滿了鳥兒……  松鼠和野兔還會蹦到她家的窗臺上,等她給它們喂食……  傻乎乎的野鴨,一聽到開窗的聲音,就搖搖擺擺地跑過去……  松鼠捧著食物躲到灌木叢里吃……  湖鷗銜著面包渣很敏感地想半天才會吃……  這簡直就像她編造給我的童話!我不敢相信,她的窗外怎么會有那么多可愛的小動物呢?把她搞得儼然一童話公主!我怎么也不相信這些是真的。于是,她馬上用照相機拍下來,mail給我,我這才信了,她說學校的路邊有很多“小心駕駛,請勿傷到動物”的牌子。這種對待動物的態度讓人心里覺得很溫暖。我覺得我們中國人真該學學這一點,人人都該有這種“環保意識”才對。  當我看完她那美麗的畫面后,說自己最近休年假時又去了趟北京,十一月的北京已是冬天了,天是霧蒙蒙的,陽光不多。我去安東大廈買了一身運動裝穿上還是感覺到冷,又買了一身“班呢路”休閑厚衣才算不哆嗦了。北京以及整個北方的秋天和春天一樣總是轉瞬即逝,而她所在的蘇格蘭的氣候仍然不是很冷,可以說她在那里才算真正過上了秋天,于是,我說有點羨慕她那里的秋天感覺,我想這對她來說也許是一種“安慰”吧。沒想到她卻說,她喜歡我們北方的天氣,喜歡那種寒冷的感覺。這真沒辦法,就像山溝溝里的孩子不嫌家鄉窮一樣,這是感情。一個人的情感是誰也左右不了的。  她說到了國外,有時顯得有點無聊。她并不習慣過清閑日子。  她說現在每天的生活很清閑,但她是勞碌命,每天晚上睡覺都做夢,可見大腦就沒放松過!閑得有點病了的感覺。可見就得在國內被主編、編輯們吆喝著四處去采訪、晚上熬夜寫稿件那么過,才不得病,才舒服!  她開始逛慈善商店,她說逛慈善商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后來她就常常在周六和周日,去那里打上兩天零工。她講了很多好玩的事可算是讓我開了眼界。  在英國,慈善商店很多。一般是某基金會向政府申請以開商店的形式募集資金,政府給以免稅的優惠政策。慈善商店里售賣的貨品很多是居民無償捐贈的衣服、日用品。也有新商品,一般賣的都是窮國家如泰國、非洲國家人們手工制作的工藝品。這些新商品利潤并不高,但慈善機構的人認為幫助窮國家的人們賣掉了他們的產品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幫助。遇到圣誕節,也賣很多貼有自家基金會標簽的新商品,一般都是些裝飾品、賀卡。  孟蘇工作的這家慈善商店是皇家癌癥基金會開的店。店不大,卻是斯特靈鎮上生意最火的慈善商店,每年給基金會上交100萬英鎊,可見生意多好!小小斯特靈鎮有七八家慈善商店。據女友說,來慈善商店工作的人心眼都不錯。經理對人都很信任,第一天去就讓她整理貨架,完全沒有防備心。經理是個很能干的英國大媽。  店里的員工除了經理領取薪水,別的人都是義工。老人們很喜歡來商店里做事,一方面排遣寂寞,另一方面店里的一些工作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權力,比如收銀、給二手貨定價。  在某些方面,慈善商店很像北京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但比潘家園干凈,每一家都布置得很溫馨,櫥窗擺設得很漂亮,很像北京新街口一帶的小商店。價也沒那么離譜。居民們捐贈的東西中有不少是很有價值的老家伙。  孟蘇在商店里的工作任務是整理庫房。還有一些人收拾舊衣服,太舊的、有壞的就扔掉。還有人把它們熨好、掛好。因為是義工,不拿薪水,所以工作起來氣氛很輕松,上班時間很自由。孟蘇都是下午去,干3小時。老太太們對她這個外國人很耐心。有一個老太太很漂亮,看上去很高貴的樣子,她搞不明白人家是不是貴族,因為蘇格蘭的貴族很多,多得不成比例。她們干一會兒,就會張羅著喝下午茶,店里有咖啡,人人都帶點餅干互相讓著吃。  快到圣誕節了,英國的商店從10月份就開始打圣誕節的廣告,店面也全換成圣誕節的模樣。慈善商店也不例外,進了很多和圣誕節有關的新貨。所以孟蘇那些天的工作就是把新貨的包裝拆開,檢查是否有損壞,與接貨單核對。  來慈善商店上班,除了學英文、了解英國社會,還有就是為了有一個工作背景。在英國找有償工作必須要有推薦信,他們這種外國人找第一份工作時上哪兒去找人寫推薦信?慈善商店就可以幫我們寫推薦信。而且英國人認為你能在慈善商店工作,說明你很有愛心,對你的印象就很好。  (續)  商店里賣很多中國人看來簡單就是沒用的東西,各式蠟燭、燭臺、做成小天使的香牌、各種材料的書擋、鎮紙、大大小小的盒子、小擺設、扔在花園里的玻璃石子。  孟蘇的一個朋友S·L在倫敦時住在諾丁山,就是大嘴朱麗亞羅伯茨極其不真實地愛上休格蘭特的地方。他曾在英國最大的一家慈善商店諾丁山分店工作,可見到不少寶貝。諾丁山是倫敦演藝明星聚居的地方,常有明星們把自己穿過一二次的禮服、演出服、時裝捐到這里來。很多衣服上都有設計師的親筆簽名。這些價值幾千上萬鎊的衣服在慈善商店往往也就賣99鎊,很多中產階級來買,一買就是上千鎊的衣服。  還有些敗家子,不知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只嫌擱家里招灰,送出門最清閑。S·L就在自家店里花8鎊買了一本老郵票,可其中一套50年代的黃山郵票在國內郵市上就值幾千塊。她說,在斯特靈一家慈善商店里看到很多膠木老唱片,一張1鎊,如果淘回國,不就解決了我的機票錢!  孟蘇稱自己是“物質主義分子”,說他們這些“物質主義分子”一來英國就要找機會去逛慈善商店,而且專門去倫敦的諾丁山逛!她說諾丁山有一個聞名歐洲的露天市場,東西便宜得驚人,比如1鎊1公斤的大櫻桃,那S·L曾以1鎊的價格買了0.2立方米集裝箱的香蕉,從此徹底治好了饞香蕉的毛病。  孟蘇和我一樣,對什么都感興趣,總是先去顧及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我原以為她一去會首先忙著學英語,沒想到她不去那些專門訓練英語的班上學,而是利用到慈善商店上班的形式學英語,盡管她到了國外后深知語言的重要。一次,她還給我講了兩個有關“語言問題”的段子,很有意思。  段子一:  某男生,去年從北京來英國陪讀。在一家著名的大餐館里打工,先洗碗,后當做三明治的廚師,現在已經是大廚。他在國內時是記者,沒有任何廚房經驗,可見西餐廚師是多么容易當,也就可以理解英國飯為什么難吃了。他自己也說西餐制作過程也和中餐一樣是見不得人的。一年了該男生的英文仍然很差,聽、說都不行。今年,他老婆幫他聯系,得以來上斯特靈大學的碩士。可見“走后門”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他每次接電話都要老婆拿著另一個分機和他一起聽,怕漏掉什么重要的事。他接聽電話的法寶是聽到什么都說“YES”!  于是他就應聘“希爾頓”酒店的廚師工作。一天酒店人事部的人給他來電話,問他:“你對我們的工作感興趣嗎?”他答:“YES!”又問:“那你現在有全職工作嗎?”他回答:“YES!”又問:“那你為什么還應聘我們的工作?”他還答:“YES!”他老婆在另一間屋子聽了氣得夠嗆,又不能替他說。幸運的是,該男生還是得到了這份工作。  第一天上班是去開會。男生到了希爾頓,進得酒店,稀里糊涂走到一個會議廳。門口的人問他是不是來開會的,他說“YES!”。立刻被熱情地迎進去。他覺得有些奇怪,怎么來開會的全部西裝革履,不像是廚師們的會呀!發言的人在說什么,他聽了個云山霧罩。主持者問他是誰。他說是新來的員工。主持人立刻熱情地對別人說,快去教教他,會后是很高級的酒宴!男生越坐心里越發毛,又細問才知道他來參加的會是酒店高級職員的會。電話里通知他開會地點,他就沒聽明白。  在國內常聽說“混會”,原來“混會”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無知。  段子二:  某日下午,某女生去電腦教室上網。她對教室門口貼的各種字條熟視無睹,一頭扎進教室。在教室里坐了一會兒她聽到有人在高聲說話,扭頭一看,是個老師模樣的人拿著一摞紙在說話。說了些什么,女生一句都聽不懂。但她的常識告訴她好像是在考試。環顧四周,又不像是考試的樣子。教室很大,里面的學生干什么的都有,鄰座的一個男生接過老師發的紙,和一個女孩親密地交談,然后就把紙撕了。老師的衣著品位很差,一條皺巴巴、顏色很難看的條絨褲子,綠襯衣,極其不協調的領帶。他雙手(www.lz13.cn)插在褲兜里,很悠閑地轉悠,吹著口哨。是在監考嗎?學生看上去也不像是考試的樣子。不管那么多,該女生繼續上她的中文網,但心里終究不踏實,她跑去問一個在看繁體中文網站的男生。女生有些愛面子,不說自己聽不懂,只說她沒聽清;那男生也挺愛面子,也說沒聽清。女生終于決定不管其他,只管自己上網。這時那老師過來要發給女生卷子,女生有限的幾句英文情急之下全部忘光,急得直搖頭擺手,表示不要。這個網上了3小時,出得門,細細看,才看見門口貼著“本教室今天下午考試”的通知。  什么叫無知者無畏?這上面講的就是!“某男生”就是S·L,“某女生”就是她,到了國外,所有事都可能發生,她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  孟蘇雖已結婚6年了,不要孩子也不想當主婦,在國外也不當。她怕過李太太那樣的生活。她說,“現在我雖然是陪讀身份,但不該我干的活兒我就是不干,一定要陳曉帆(她老公)干!”于是,她又為國內《三聯周刊》等幾家刊物的專欄寫起了文章。 楊瑩作品_楊瑩散文集 楊瑩:拜謁柳青墓 楊瑩:E時代的書信情結分頁:123

2020年的國慶和中秋節恰逢同一天,這天,我們全家打算從城里回農村老家。我和女兒在家里瑣碎的度過了一整個早晨,只等愛人從單位回來,愛人回來稍作休息后,我們三個歡快地出發了。 導航上顯示,最近的高速路途擁堵嚴重,我建議與其堵在路上看車,不如繞遠路,走通暢的省道,可以欣賞沿途的風景。只要行駛在路上就好……愛人爽快的答應到:“”聽你的,只要你在身邊,咋樣都行!“我戲謔到:”只要我身邊坐的是你,往哪兒開都行!“途中,我們穿過了高陵縣,從高陵縣第一家民辦博物館——祥順博物館門口經過,又半環繞過題名為”鹿苑神曲“的雕塑,遠望過去,雕塑佇立在一座大概有20米左右的四方梯形塔頂上。嗯,是一只矯健的正在飛奔的神鹿,神鹿背上騎著一位妙齡仙女,只見她身體微微向后傾斜,頭后仰,長發飄逸,一只手里握著什么向后伸展,姿態很是嫵媚和野性,而那飛奔中的神鹿竟然回首凝目好像和仙女在急促交流著什么……整個雕塑帶給人一種熱情奔放的感覺。我默默道:以后的西安周邊游玩高陵縣還是可以來一趟的。車子翻越富平的龍泉山途中,我看見了路旁唐定陵的路標,與愛人又閑聊了唐中宗李顯悲涼、短暫的一生。車子行駛在龍泉河橋的過程中,愛人對我戲侃了龍泉河水的來歷……過了富平縣城,我還是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了車輛稀少的鄉村公路前行。公路兩旁植被繁茂毗連郁郁蔥蔥,心便很輕易地就被眼睛牽引著一塊沉浸在濃墨重彩的綠意中。路途中兩旁多是各種各樣的莊稼和房屋景觀,在車子行駛中,次第在我們眼前蕩漾開去,因為眼睛看到的景致清幽生動,心情便跟著愈加舒暢嫻靜。雖然回家的時間比平時多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但我們一點也沒有覺得漫長。正如人們常感嘆的: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 飯后,愛人讓女兒寫作業,我與女兒眼神交流后,執意要陪爺爺在田間地頭走一遭。我們三人悠閑地從村子踱步走出,女兒拉著父親的手,一路上爺孫倆一個是熱心的向導兼新聞播報員,一個是好奇的游客和忠實的聆聽者,親切的交談聲不絕于耳。其實,女兒的童年有六年都是在老家快樂自在的度過,對老家大多數人和事物也都是知曉的。女兒很善解人意,曾經對我提及她的想法:”爺爺奶奶年齡大了就是需要多陪伴,我就是愿意陪著爺爺說話,哪怕同樣的話,爺爺重復多遍我也愿意聽!“女兒這一點讓我倍感欣慰和驕傲!所以老家的畫面會比在城里溫馨很多:廚房里——母親在做飯,我和女兒以及父親坐在一旁,或是擇菜或是吃東西,一家人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著;后院里——父親做喜歡的木工活時,我和女兒就坐在旁邊,看父親精雕細刻,與父親絮絮交談;田間地頭——我常帶著女兒去看地里勞作的父親,有時候給父親帶去茶水,有時候帶去水果點心,就為能撫走父親勞作的辛苦和枯燥,帶給父親滿心的欣慰和歡樂。 我們三人一行來到楊美路旁的莊稼地頭。這是我們家最好的一塊麥田,現在被鎮上半承包成了路旁的綠化帶,鎮上把柿子樹苗分發給人們,讓人們給里面栽上柿子樹。父親在里面套種了一種叫做苦參的藥材,藥材經過父親的精心呵護,恣意生長的枝繁葉茂,順著兩邊的地埂極目遠眺,宛如一條濃綠色的小河,一直流淌到遠處的田頭地畔,星羅棋布的柿子樹這時倒整齊的站成了一排護河衛士。聽父親介紹,柿子樹中有一棵身形矮小的最為揚眉吐氣,其它比它高大許多的樹都沒有掛果,它反倒是果實累累!在父親的帶領下,我們前去細細的打量了一番這棵小柿子樹。的確,紅彤彤的柿子掛滿了它的枝頭,嬌小的腰身被壓的彎了下來,很多枝杈已經匍匐在了地上,真是——樹徑初出土,紅柿滿枝頭!讓人不由的對她生出一份愛憐。正當我們對著小柿子樹滿眼愛意的贊不絕口是時,母親清脆響亮的聲音突然傳了過來:”看有熟的給娃摘一個!“當然,這個提議被暖衣飽食的我們母女給謝絕了。母親性格熱情張揚,做事干凈利索,村子里的紅白喜事,總會少不了她的身影。這一天,也恰逢一個鄰居給兒子娶媳婦,屋子就坐落于路旁。我想,母親應該是在微信上看到了我拍給遠在大連的哥嫂侄女的視頻、照片,過來與我們匯合的。以我對母親的了解,母親定是來喚女兒去她幫忙的那個鄰居家里,給村子里的人炫耀她已出落的亭亭玉立的外孫女。經我默許后,祖孫倆愉悅的相互挽手進了鄉鄰家的院子,我與父親便在路旁安然閑聊著等女兒。約莫一刻鐘后,女兒協同兒時的玩伴走了出來的。時光荏苒,人生無常,聽說一些艱難坎坷的事情近幾年發生在了那個女孩身上,使得原本天真爛漫的那個女孩已經不復存在,而這時的女兒也正值構建價值觀人生觀的懵懂年齡,當女孩提議要帶女兒一塊兒去游玩時,我以女兒要回家寫作業為由回絕了,女兒只好跟女孩抱歉地道別,接著我們便步上了回家的路。 回家路上,女兒饒有興味地向父親打聽詢問路旁的各種野花野草的名字,父親也和顏悅色的給女兒介紹著……由于天陰著,雖少了落日余暉的映照,但此時的黃昏景致也別有一番風韻。秋風吹拂下,狗尾巴草、節節草、蒲公英、碎米草、牛毛氈、鬼針草、虎尾草等都映入了我們的眼簾。 晚上,我靠在父親肩頭跟哥嫂視頻聊家常。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就已經能很自然的挽起父親的胳膊或手。父母在西安幫我們帶女兒時,女兒上學后,父親時常在小區西邊商鋪門口的柳樹下看人打撲克牌或下象棋,那時的我下班回家常坐公交車,站牌在小區的南面,我習慣在店鋪買些堅果、小吃、水果等帶回家。走到小區西邊,我會特意在牌攤或棋攤周圍的人群中找尋父親。見到父親后,如果一場激烈的交戰已經結束,我便可以挽起父親的胳膊或手一同回家,但也會遇到雙方交戰正酣父親觀戰興趣濃厚不想離開的時候,這時我便會給父親手里塞些好吃的獨自回家。 大概七點多時,母親從鄰里幫忙回來了,開始呼喚我們往廳堂門口抬桌子,擺水果,擺點心,擺香爐。今年的中秋是個陰天,往年晴朗的中秋明月夜,我們的獻桌都是擺在庭院葡萄架下的。大銀盤似的皓月當空懸掛,我們會在月下祭禮膜拜月老。我的祖母與母親都是有神論者,每逢初一十五,祖母或母親都會焚香拜神。耳濡目染,我和女兒每每看見祖母或母親祭拜,便會跟著磕頭。女兒是幸運的,跟著我的祖母父親母親還有我們,四世同堂生活了兩年。無疑,我們也是幸運的,這些年女兒的成長過程給我們也帶來了數不盡的歡聲笑語。我愛我的母親!母親熱情、奔放、張揚的性格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儀式,也讓我們普通平凡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八點多時,愛人和他的家人進行了一次視頻通話,我與女兒也湊上前去問候親人。結束通話后,愛人提出來想現在就回去,本來我們是打算第二天回去的,聽了愛人的言語,當下我便從房子里喚出女兒,從我父母家提了幾樣禮品,我們便出發了。好在我們兩家離得不遠,不長時間,車子就開到了愛人五叔家——我們又是一大家子的團圓,屋子里到處充滿了歡聲笑語…… 晚上十點多的時候,開車回我父母家。農村的夜晚來得比較早,這時四周已經變得靜悄悄,夜已變得深沉。坐在車里,看到外面的夜景,我讓女兒把車窗搖下去,探頭去感受家鄉夜的寂靜,女兒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怕后面有狼會把她叼走,愛人便說:”等到了四周開闊地帶爸爸陪你下車欣賞夜景!“女兒頓時獲得了安全感滿口應允。在一個陡峭的山坡上,愛人停車熄火后,我們三人下車立于路旁,一股沁人心脾的植被泥土的清新芬芳直撲面而來。遠處,黑越越的山巒像沉睡的巨人橫亙于天地間,我們都屏氣凝神,怕攪醒了巨人的美夢。抬頭仰望,雖然月亮已被陰云遮擋深藏的嚴嚴實實,但她的余暉還是頑強的穿過了云層,使得天空呈現出來一種飄渺的灰黑,夜色便不是那種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一片。四周遠眺,已經望不到山野村林中的燈光,但這夜色又格外清澈,我們依稀能從被夜色浸染的不同色澤中分辨出哪一片是村落,哪一片是莊稼地……突然,一聲清冽的的蟲鳴聲,將我的目光拉近到腳下的夜色之中。此刻,搖搖曳曳的看不清楚究竟是莊稼還是野草的地里,顯然藏著一片繁忙的景象——里面有我熟知的蟋蟀、蚱蜢、蟈蟈等昆蟲,還有青蛙,它們有的在低聲吟唱,有的引頸高歌,叫聲有的急促尖銳,有的婉轉清越,他們追逐著嘻戲著打鬧著……響聲中,間或伴隨有零星持重有力的蛙鳴聲,這些聲響,在寂靜的田野中蔓延開來,此起彼伏,讓這夜色顯得愈加的真實、生動、純粹!使人不由深信:這是一片蘊藏了無限的生機的土地!愛人的聲音突然傳來:”寶貝,你想象一下,假若現在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讓你必須穿過腳下這一片田地,你從這兒過不過?“……眼前的莊稼地里,植被氣勢蓬勃,在陰涼的秋風吹拂下,張牙舞爪,隱隱約約籠罩著一絲恐怖的氣息。女兒還在思付時,我立刻搶答到:”死也不去!“寂靜的夜里便突然響起了笑聲,伴著輕松的揶揄我們驅車回了家。 歲月流逝, 家鄉面貌在改變,人們勞作方式在改變,家鄉駐留的人一茬一茬在改變,但每當回到兒時長大的這個地方,便會覺得家鄉的一切又都不曾改變,天空還是那樣的蔚藍澄澈,白云還是那樣的生動夢幻,花草還是那樣的活力奔放,樹木還是那樣的高大蒼翠,鄉鄰還是那樣的樸實熱絡,就連刮的風下的雨閃的電響的雷下的雪依舊還是我記憶中的樣子。唉……這個注定會讓我魂牽夢繞的家鄉啊!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怎奈”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 時光啊,懇請你慢些流……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綿軟清香清明粑 文/余雪靚 春天來了,清明草破土而出,山坡壁上一片一片的,遠遠看去,如綠毯上點綴點點黃花,十分美麗。走近細看,清明草只有五六寸高,嫩葉上長著一層白色的絨毛,莖上頂著一朵絨毛般黃色的清明花。在和煦的陽光下,發散出一陣陣濃郁的清香。 清明草性平和,有化痰、止咳、降壓、去風功效。先人歷來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糯米粉做糕團的習慣。 每至清明前后,媽媽總愛帶我們去掐采清明草莖葉,將采來的清明草在冷水中洗凈,切成細細的碎末,再將切好的清明草放入盆中,加入白糖腌。一會兒,便見白糠腌過的清明草浸出水來。此時住盆中加入糯米粉和水,就著清明草攪拌,和面,直至不粘手。然后做成圓圓的粑粑放在洗好的一小片白菜葉上,放進蒸籠里蒸熟。揭開蒸籠,四周立即彌漫濃郁的清明清香,誘人食欲。清明粑入口綿軟清香,細嚼可嘗到清明草葉莖的生脆,吃罷唇齒留香。 趁熱吃清明粑,此時綿軟細膩,入口清香立即傾瀉而出,很是爽快舒服;粑粑冷后再吃,咬上硬硬的,但細細嚼來,那清香慢慢浸出,越嚼越有味。 清明粑做法各有不同,如用糯米粉和上清明草包住豆沙蒸,便是豆沙清明粑,也有人用紅糖取代白糖來做,說是吃味更甜。但我覺得紅糖濃郁的糖味蓋住了清香味,紅糖的紅色蓋住了清明草的綠色,反沖淡了純天然的那種自然,頗像是《紅樓夢》里做茄子,因配料過多,失去了茄子的原味一樣。 在清明前后,街上賣磁粑的小吃攤,同時賣起了清明草磁粑。因為是時令粑粑,人們很少能吃到,“物以稀為貴”,所以生意自然好。 做清明粑要下鄉去采摘清明草,在快節奏的今天,人們少了很多閑情逸致,更不喜在飲食上下這些繁瑣的工夫,餐桌上便很少見到清明粑了。 偶爾哪家因一時興起,采來清明草,做好粑粑,叫上左鄰右舍一起品嘗。人們在嘖嘖贊嘆這大自然的香味時,也忍不住要聊起曾經由媽媽做的清明粑,那時就不僅是在品嘗春天,更在懷舊了。 那一口口綿軟清香、溫溫暖暖的粑粑,就這樣將人們的心拉近了。 感念清明 文/戴益民 既清且明,當這兩個漢字奇妙地組合在一起時,就會讓人生出無限的感念來。 清明是一個獨特的節日,它不但以節氣命名,而且是三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合一,至今流傳兩千五百多年,散發著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魅力。“沐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我們不能不敬佩我們的祖先,選擇這樣一個春和景明、天朗氣清的時節,攜家帶口,呼朋喚友,走近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舉行祭祀、踏青、聚會活動,真可謂手舞足蹈,游目騁懷,甚而至于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四月的鄉村,田畈里到處開滿了金黃的油菜花。帶著母親,我們回到了她年輕時的老家——這個名叫仙人壩的地方。和煦的陽光給了母親行走的活力,在我們上山祭拜的時候,她居然在村子里遇見了兒時的伙伴——一個比她還大幾歲的老人。這恐怕是母親最后一次眺望她的故土家園了,她該有多少心里話想對兒時的伙伴訴說呢?在祖人的墳墓前,我們虔誠地祈禱著,祈求平安、健康、幸福,為了老人、自身和后輩,這些祝福代代傳承下來,已經變成了人和自然的對話與交流。 父親的山脈上生長著無數的映山紅,吸引著我的眼球。我們越過荊棘叢林,一步步艱難地靠近它們。在漫山遍野的翠綠中,它如火紅的旗幟,與生命涌動的春天相感應,令人歡喜不盡。清明的主調是感恩生命,回歸自然,映山紅帶給我們的不是悲傷而是快樂,是蓬勃的詩意的快樂。且采擷一簇,插在家里窗臺的花瓶中,似乎把春天也搬到了家里。 村里人說,三月三,吃芥粑,大人孩子不惹災。姐姐的菜園里應有盡有,那些生態的綠色令人眼前一亮。臨走的時候,車座后塞滿了大袋小袋,那里面裝的全是濃濃的親情。 清明謁祖先,鄉村接地氣,何樂而不為?! 家鄉的清明節 文/姚林寶 一年一度的家鄉清明蠶花節是最熱鬧的。 頭清明,四鄰八鄉的人們不約而同地來到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的江南風情小鎮——含山。通往山上的路人山人海,寬闊的山門被堵得水泄不通,場面蔚為壯觀。 含山祭蠶神風俗由來已久,歷史淵源深遠,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歷宋明清而益盛,代代相傳,在家鄉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逢此時,十里八鄉的男女傾家出動,上山祭神,熱鬧程度不亞于穆斯林在麥加朝覲。 含山的祭蠶神活動分為頭清明、二清明、三清明,從開始到結束,要鬧上十來天。傳說蠶花娘娘在清明節化作美麗的村姑,來到含山,在山上留下“蠶氣”。誰能到含山踏青者,誰就會把蠶花喜氣帶回家,得到蠶花“廿四分”。因此,四面八方的蠶農每年清明都爭相上含山。青年男女更是穿上節日盛裝,乘船或趕路或搭車結伴前來。到山上購得蠶花數朵,別在發髻、掛在胸前,或插在帽沿或插在甘蔗上,任姑娘們跳起來攀摘,摩肩接踵,相互逗趣。民間流傳一種說法,蠶花軋得越鬧猛,蠶氣越旺,就越是會帶來好兆頭。 祭蠶習俗源于一個古老的美麗傳說,當地蠶農認為含山是蠶花娘娘圣地,修建了蠶花娘娘廟,每年舉行隆重祭蠶活動,祈求蠶繭豐收,期待帶來好運。植桑養蠶是杭嘉湖地區的傳統農業,歷史悠久,錢山漾發掘出土新石器時代的碳化絹片,三國時有“吳綾蜀錦”之名,宋時有“湖州絲遍天下”之說,近代南潯所產輯里湖絲獲得首屆世博會金獎,馳名中外。蠶桑絲織經濟價值較高,養得一季蠶,可抵半年糧,蠶繭成為當地村民主要經濟收入。穿越歷史長空,人們對蠶桑寄寓美好的愿望,演繹出種種蠶神祭祀風俗。 離開家鄉三十多年,我感到家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鄉人致富理念和傳統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現在的蠶花節,大多數人是沖著熱鬧去的,年輕人踏青郊游的心理更甚。清明草木蔥蘢,滿目翠綠,明媚陽光照在臉上暖洋洋,一邊體驗爬山的愉悅,一邊欣賞衣著光鮮的男男女女,很是愜意。 1993年,原本是民間自發的蠶事風俗活動,被正式定為湖州的“蠶花節”。活動項目有祭蠶神、踏青、軋蠶花、搖快船、吃蠶花飯、評蠶花姑娘等,如今已成為浙江省民間節慶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吸引大批中外賓客前來參加這一節慶圣典。對于故鄉,我一直在相望相守中細數點滴變化,除了為之歡欣鼓舞,更期待家鄉明天更美好。 清明植綠 文/劉蘭麗 清明一到,沉睡了一個冬季的人們便開始新一年的春耕播種。女人們拿起鋤頭,把荒廢了一個冬天的菜園子雜草鋤凈,土地翻新,男人們從豬圈里挑出一擔擔肥料撒在菜地里。大家互相配合,把沉寂的土地煥然一新,種下了各種蔬菜種子和小苗,也種下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 清明時節,萬物復蘇,春陽高照,是植樹造林的大好時光。上世紀80年代,在我們那偏僻的小山村里,樹木是生火煮飯必不可少的柴火。亂砍亂伐,山上的樹木日漸趨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新的追求,對“美”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建造漂亮的房屋外,還希望有綠葉紅花的襯托。于是,每年清明時節,人們便在房前屋后種上各種果樹、風景樹,讓自己的生活多一些詩情畫意。 每到清明前后,村里會購回一大批樹苗分發給各家各戶。領到樹苗后,大家自覺地拿起工具,帶上樹苗在公路兩邊、空地或是山坡上忙乎開來。男人們穿上單衣、膠靴,挽起袖子,在手上吐上一口唾液,雙手一搓,掄起鐵鍬挖起樹坑來;女人們挑水灌溉;小孩子們在玩鬧戲耍之余幫忙端茶送水、扶樹苗。忙碌了兩三個小時,大家累得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人群中不知誰吆喝一聲,大家便聚攏來,有的脫掉一只鞋子當坐墊,有的坐在鍬把上,有的席地而坐。扯起衣角擦臉上的汗水,邊“咕咚、咕咚”地喝水邊卷起草帽當扇子扇風,不時東家長李家短的聊上幾句,嘴里還忙不停地吞云吐霧,那場面好不熱鬧。雖然累,但看到那一排排剛種下的翠綠的小樹苗正迎風搖擺,內心卻是無比快樂和滿足。 經過多年的努力,家鄉原本荒廢的山坡上,樹木郁郁蔥蔥,枝繁葉茂。每到春暖花開之時,放眼望去,田野上草色青青、楊柳依依、桃李競艷,讓人的內心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悅與感動。長者們逐年離世,但后輩們還會繼續將植樹造林傳承下去,一代又一代…… 如今,每到清明,家鄉父老鄉親那揮汗如雨的背影就在我眼前不停地閃現。還有山坡上那一排排剛冒出新葉的樹木,它們在向我招手,召喚著我回去。 清明絮語 文/楊文斌 一 與步入中年的人一樣,我越來越喜歡回老家。 為什么總想回老家?因為老家是生命的原點,是成長的時空,因為老家有祖先的墳墓,有血脈的流動。因為老家的時光,不是刻在鐘表上的;因為老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間煙火。 是的,我喜歡老家的散漫、雞毛蒜皮,我著迷老家的慵懶、無所事事。在老家,不用按時起床、到點上班;在老家,不用坐在鋼筋混凝土里苦挨時光,不用戴上面具、裝模作樣;在老家,不用呼吸被污染的空氣,不用吃喝被污染的食物。在老家,可以晾曬發霉的心情,可以吹亮白的風,可以看真正的花…… 二 在老家,有我的七大姑八大姨,有我的父母雙親。 雖然椿萱并茂,但他們在一日一日老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讓人束手無策。趁著他們身體康健,我從不放棄每一次回老家的時機。甚至還想方設法,能多待一天是一天,多住一晚是一晚。 一個人如此眷念故土、父母,大概也說明他已告別青春,步入中老年,已經自覺不自覺的將自己納入到某種輪回之中。 三 喜歡在老家的時光,喜歡老家的生活形式、生活節奏和生活內容。懷著虔誠,細致入微、認真莊嚴地準備一餐飯,就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內容。人如螻蟻,忙忙碌碌,忙的目的,首先是為了一張嘴。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如此,在物質豐富的年代亦如此。只是繁忙的快節奏塵蔽了生活的內質,總是一包方便面就打發了自己的腸胃。回到老家,跟著父母重溫儀式一樣的一日三餐,重新確認生活的目的與要義。 年少時總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到了一定的年齡,卻厭倦漂泊,只想回歸。狂飆突進的青年時代,盼望自由,我就是我,到了中年,卻發現我不是我,我是家族中的一個鏈條,是親族血脈延續中的一環,是生命基因接力賽中的一棒。 四 清明時節,有多少浪子皈依姓氏?有多少耄耋老人祭拜先祖?有多少子孫認祖歸宗?回到老家,回到泥土,回到生命最本真的形態。 源于泥土是起點,化為泥土為終點,終點和起點是一個點,其運行的軌跡是一個圓,一個不那么圓滿的圓。每個人都命中注定,從起點回到終點,遵循軌跡運轉,不可違逆。只不過有的圓大,有的圓小而已。 清明,是一種儀式;清明,是一種緬懷;清明,是一種親情的集結;清明,是一種血脈的確認;清明,是一種精神的還鄉……面對荒草萋萋的一跪,天地清明。 >>>更多美文:好文章

FOO715VDE5VED


高雄店面佈置模型推薦
新北食物拍照道具推薦 》涼麵模型 台式 日式 四川食物模型製作推薦新竹仿真食物模型設計推薦 》巨大佛跳牆模型 台式佛跳牆 台灣佛跳牆 古早味佛跳牆食物模型製作推薦

arrow
arrow

    t60dcvf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